2025-06-12 15:46:37 文/李海燕 字数:1191
作为中源化学质控中心的一名“老班长”,十几年的化验分析与成品分析相伴的岁月让我懂得:安全生产不是轰轰烈烈的口号,而是浸润在每毫升试剂、每度恒温里的坚守。今年安全生产月“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的主题,恰似给我们质检人定制的行动指南——因为我们的安全防线,就藏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里。
隐患常在灯火阑珊处
去年12月的一个夜班,这个时间刻度永远烙在我脑海里。当时夜班人员发现纯水机漏水,维修时发现电源线外皮已破损泛黄。事后排查发现,这台服役8年的设备线路老化问题早在半年前就有征兆——偶尔跳闸时我们只当是电压不稳,仪器报警声被当作“狼来了”的玩笑。直到那天漏水引发短路火花,烧焦的塑料味才惊醒所有人。现在班组多了条铁律:所有设备建立“衰老档案”,超过5年的每天必检线路,就像我们检测样品那样严格。
应急能力是练出来的肌肉记忆
今年3月的班组应急演练让我深感惭愧。模拟盐酸泄漏时有酸液滴在皮肤上,虽然大家都背得出“冲-喷-脱-泡-送”五步法,但实际操作中有人忘记用纸巾轻轻擦去皮肤表面的盐酸液体而直接冲洗,有人忘记用肥皂水中和残留的酸液。这让我想起化验员小张去年真实遭遇碱液喷溅时,能条件反射地完成15秒眼部冲洗,正是因为她在私下反复练习过23次。现在我们每月“盲演”不同场景,要求像滴定终点判断那样形成本能反应。上季度突发停电时,全员5分钟内完成18台精密仪器保护性关机,就是最好的答卷。
安全需要“多管闲事”的眼睛
质控中心的特殊性在于,我们既是安全生产的执行者,更是产品质量安全的“把脉人”。去年成品分析小王在进行粒度分析时,发现小苏打产品较往常不同,立即反馈至小苏打分厂包装工段,岗位人员经过排查发现包装摇摆筛异响后,厂部没有简单报修了事,而是追溯出轴承润滑标准缺失的问题,推动厂部建立转动设备“健康数据库”。现在班组每人都有“火眼金睛”:发现烘箱温度偏差会联想电路隐患,闻到异常气味就排查通风系统。2025年度截止目前班组累计提交的37条隐患建议中,发现的隐患已全部整改到位。
让安全文化像标准溶液般精准传递
作为班组长,我深知安全不能靠恐吓而要靠传承。现在新员工入组第一课不再是操作手册,而是让岗位老师傅从本岗位或身边发生的事故案例进行讲解。我们独创的“安全交接班五问”(设备状态问、试剂存量问、产品异常问、防护完好问、应急知晓问),已经成为跨班组的标准流程。最近更把历年事故案例编成“错题本”,像分析异常数据那样复盘每个失误节点。
站在2025年安全生产月的时间点上,回望那些化验分析的汗水、应急演练的狼狈、隐患整改的争执,这让我想起第一次带徒弟时说的话:“我们检测的每个数据都连着产品安全,而守护每个检测过程的安全,就是在守护背后千万个家庭。”在“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道路上,我们质检人将继续以显微镜般的细致、天平般的精准,守护好安全生产的每一道防线。